![]() 作为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、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,东莞在改革开放带动下,制造业逐渐蓬勃发展起来,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,形成以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,东莞众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全力打造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。而东莞华尔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华尔泰)无疑是装饰材料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,中国第一家铝塑板制造企业――华尔泰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树起信息化的大旗,充分利用信息化来优化企业的管理,使之成为铸造核心竞争力的最好手段。今天我们就走进华尔泰公司,全面了解其信息化建设的点点滴滴。 层层障碍制约华尔泰自由“起航” 初入华尔泰的办公大楼,整面墙上悬挂的各类奖牌让人肃然起敬。华尔泰公司副总经理罗奕桢表示、“华尔泰作为中国铝塑板第一家企业,多年发展中获得了很多的荣誉,这里悬挂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”。从罗总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其自豪之所在。 然而,虽然获得诸多荣誉,但华尔泰的信息化却起步相对较晚。2002年开始正式使用管理软件,其中经历了好几次尝试。直至2006年,华尔泰才与用友开始在管理软件方面的合作。通过用友产品的使用,华尔泰的管理优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。目前,华尔泰不仅使用了用友ERP-U8系统,同时在OA办公系统、生产监控系统以及远程监控系统等方面也采用了用友的产品,真正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平台。 面对成绩,回首实施前所遇的障碍,罗总深有感触。“在使用用友ERP-U8之前,华尔泰也对管理软件系统进行了多方尝试。软件系统选型囊括了国内和台湾等地的产品,几个重要部门使用着不同的系统。然而这些软件系统无法兼容,使得销售数据无法及时到达仓库,仓库数据也无法准确传递到财务部,销售、仓库、财务数据难以进行正常的衔接,信息化不能满足管理的需求。此外,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,企业在管理中经常出现多批货物发出,却无法及时收取回款的现象,造成很多坏账存在。难以实现各种数据的实时性、真实性,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全程跟踪、生产过程的精细控制、产品成本的实时核算。” 正是上述状况的存在,严重制约着华尔泰的飞翔,华尔泰无法自由起航。 用友“四重奏”让华尔泰统一管理不是梦 “用友的产品平台比较宽广,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和修改,在使用中可以不断改进,后续开发能力较强,再加上良好的服务,可以给予企业最大限度的支持。因此经过权衡之后,华尔泰最终决定与用友携手,建立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。”罗奕桢告诉记者。 而对于华尔泰实施U8的规划,罗奕桢说道,华尔泰公司是以财务为中心的,鉴于财务系统原本就是用友的产品,因此最初想法是希望能够围绕财务进行实施,逐步进行扩展,经过进销存以及财务管理、生产与品质管理、成本管理和国内外分销等四期系统的扩展,使得ERP可以涉及到公司管理的各个角落,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。目前,相关系统的上线运行,对于企业管理的提升已经展示出显著的成效,我们也相信随着该项目实施的逐渐深入,未来华尔泰的统一管理将不再是梦想。 进销存以及财务系统实施后,过去只有销售可以看库存,生产无法看库存的问题迎刃而解。生产、销售、库存的数据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。同时,产品回款情况可以及时在管理系统中体现出来,重点节点的监控真正得到实现,财务报表展现周期也缩短了,杜绝了原来报表展现周期长的问题,领导层可以根据报表体现出的财务状况进行最正确的管理决策,全面提升管理效率。 生产以及品质系统,建立此两项系统之后,企业可在系统上根据订单自动核算所需的原、辅材料,生产、品质等多个部门可以共享生产信息。同时还可在系统上实现了原材料、产品检验数据的计算机自动处理,共享品质信息。 对于华尔泰信息化的未来,罗奕桢表示,华尔泰希望把多个管理模块能够集中在一个平台之上。整个数据系统以ERP为主的,办公流程以OA为主,此外还有移动ERP,老总出差在外,手机就可完成审批事宜。而这三者中,核心数据系统就是现在的ERP,其他系统均围绕它。而ERP项目四期全部完成要到12月份,华尔泰期望是通过“四重奏”打造的平台能涉及到供应商和客户的管理,库存可以全部开放给客户,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,这样我们就可以降低库存量,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。 润物无声 U8悄然改变华尔泰商业模式 谈及对于用友产品的认识,罗奕桢表示,铝塑板行业推广用友ERP 是非常适合的。由于该行业产品从颜色到规格分类比较繁多,假使没有ERP系统的支撑,行业业务在开展中难度会非常大,无论从出货或者提货等角度都会出现问题,最终即使企业拥有好产品却未必能够获得良好的销路。况且用友的实力是值得信赖的。 同时,用友U8系统的实施,在提升华尔泰管理效率的同时,也在悄然改变着商业模式。我们的客户就是代理商。通过系统给予所有产品进行编码,客户可以在终端电脑上选择需要的产品颜色,实现在网上下订单的业务,不会漏掉库存中积压的产品,系统还可以延伸到上下游。同时,供应商可以减少营业面积和仓库的压力,借助几台电脑就足以实现业务的正常化运作,并随时根据系统相关的数据统计,对于产品和价格的调控进行合理性的角色,真正实现对于市场变化的预测,规避可控性的风险,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改变了原有的商业发展模式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